心理学:为什么你付出越多,对方“越不尊重你”?

-01

你付出越多,越不被尊重

举个例子:

在社交中,有个朋友总是跟你抱怨。

起初,你愿意听他抱怨,吐槽,各种负能量你一股脑儿全都收下来;

在倾听的过程中,你还会给他提供相应的情绪价值。

但接收的负能量太多,你也会变得焦虑,烦躁,充满压力。

于是,你选择远离对方,不再听他抱怨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你付出了什么?

你付出的是隐藏在暗处的“情绪价值”,付出了你的时间成本,付出了你自身能量被消耗。

但在对方眼里,你付出的只有“倾听他抱怨”。

在关系里,你的付出是如何不被尊重的?

第一:当你停止倾听,他会否定你付出的一切

他不会理解抱怨,负能量带给你的压力;

只是情绪化地认为:你主动打破了你们的关系。

第二:当你向他抱怨倾诉,他却不愿意倾听你

你会想:

“为什么我能听你抱怨,你却不能听我诉说?”

“为什么我能给你提供情绪价值,你却不能为我提供?”

无形的付出,不被对方看见;

你没有得到该有的体谅与回馈,陷入内耗。

-02

你付出越多,就越廉价

有个概念叫“边际效用递减效应”。

人们频繁得到某件东西,新鲜感和满意度,会随着得到的频率而降低。

比如说:

你刚上班时,一个月工资5k,你很开心;

工作1年,工资还是这么多,到发工资的日子,你内心毫无波澜。

你每周都会给对方准备同样的小惊喜;

时间久了,对方会觉得乏味,无聊。

但你每个节日,才给对方准备礼物,对方就会觉得惊喜万分。

在任何关系里,都是这种逻辑:

当你始终站在“供养者”的位置,你就注定仰视对方;

而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,是平视。

供养久了,会有什么后果?

第一:一旦你付出的数量减少,对方就会翻脸

第二:你付出频率高了,对方就不珍惜

第三:你付出的质量相似,对方就麻木了,你的付出也就变得廉价

-03

你付出越多,越容易“自我感动”

很多关系里,都会出现这种状态。

亲子关系:

父母为孩子付出一切,竭尽全力;

只要有的,都愿意给予孩子;

自己舍不得吃,舍不得用,都给孩子。

一边付出,一边跟孩子说:

“你不好好学习,就是对不起我们”

“我们不舍得吃,好东西都留给你”

这会让孩子产生什么想法?

“父母的付出,都是有条件的;如果我不这样做,他们就不给我付出了。”

“父母这样说,会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”

长时间下去,孩子越来越不尊重你们。

而父母的付出,也成了“感动自己”的筹码。

另一个可能存在的现象是:

孩子并不知道你们为他付出的东西,意味着什么。

孩子还以为,父母就喜欢这个样子。

父母不舍得吃鱼肉,每次都吃鱼尾巴,把肉留给孩子;

时间久了,孩子就以为父母喜欢吃鱼尾。

爱和付出,要去表达;

需求和情绪,也要表达。

爱人关系:

不管对方是否喜欢,是否需要,就全都给对方。

你喜欢吃西瓜,每次都给对方买西瓜,却忽略了对方不爱吃。

当你的付出,并没有考虑到对方是否需要,并不是对方喜欢的;

这些付出,只会感动自己。

“为什么我都把最好的给你了,可你还是不接受,不珍惜呢?”

换个角度想:

你给的爱,是对方需要的吗?

当一个人的付出,是廉价的;

当一个人的付出,始终处于低位,讨好;

当一个人的付出,失去界限。

这样的关系,注定失败。

话题: 你如何看待关系里的付出和索取?

(作者何所欢:专注两性情感,婚姻家庭,自我成长性格等心理学分析,关注我,为你带来更多知识。)

(作者何所欢:专注两性情感,婚姻家庭,自我成长性格等心理学分析,关注我,为你带来更多知识。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