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前段时间在网上掀起一轮父母受骗的吐槽风。我大致看了下,很多的骗局都是从免费送东西开始,将大家一步一步圈进去,最后总会有很多人为之付出高昂的“智商税”。
有人会说,老年人贪图小便宜,所以被骗的多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交智商税的人群都集中在老年人吗?
管理、沟通及思维培训专家高德老师,继2013年出版畅销书《洗脑术: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》之后,开始深入研究“智商税”这一时代骗局,以帮助人们优化思维模式、提升心智防御能力。
高德老师的新书《智商税:如何避免信息焦虑时代的智商陷阱》,围绕“智商税”的表现特征、波及范围和涉及人群展开讨论,从营销套路、从众心理、鸡汤学说、权威效应等方面为我们剖析了骗子的套路以及我们缴纳“智商税”的原因及心理动机,并给出了如何有效避免缴纳“智商税”的方法。
01. 盘点这些年我们交的那些“智商税”
电信诈骗类:各类中奖信息;假借法院、银行或某警官名义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甚至是转账操作;假借学校名义收取学费类;假借税务部门要求去柜员机操作进行退税的;还有冒充各类股票、重金属投资顾问的来电,甚至有冒充亲朋好友或者领导上司向你借钱的......可谓花样百出,防不胜防。一旦上当,付出的可能就是你全部的积蓄。
低价旅行类:旅行社经常打出的“100元钱港澳五日游”口号,除了港澳游的,还有国内几日游,甚至几十元就能参加某地一日游,还送拉杆箱,送当地特产等等。当你被这些明摆着连路费都不够的低价旅游吸引过去时,可能就必须接受强迫购物。
传销洗脑类:比如开篇那个卖假药的听课骗局,还有大家最为熟知的传销。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,营造出亲如家人般的氛围,逐渐消除你的戒心,引你入套。
降价促销类:满大街的清仓或降价促销广告,甚至是只要来就有免费商品领。还有网上购物节,提前发放抵用券,满减券等等。以低价吸引喜欢不花钱就“买”到东西的消费者。结果,极有可能因为便宜和券的原因,造成冲动消费,买回一堆不需要的东西,反而是多花了不必要的钱。
鸡汤励志类:网络时代,各种快速成功法则和心灵鸡汤随处可见,占据着微博、公众号等众多传播平台。在困顿或消极的状态下,他们有着明显的精神安慰剂效果。这些励志故事能感动你,未必能加强你的行动力。相反,读得太多了,你反而会变得麻木。
高息集资类:庞氏骗局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案例,许以高额利息,甚至是只要介绍亲朋好友一起来投资,就能从中抽成。最后大家看到有人拿到了高利息,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,个个跟风,最后却得了个血本无归。
现金贷和在线理财类:现金贷的案例报道,可以说在网络上已经是铺天盖地。但即便是这样,还是有很多大学生上当受骗。在线理财也是同样的道理。每次人们总是存着侥幸心理,事实却总是打脸。
唤起需求类:唤起需求通常是利用人的心里针对性地引导消费,比如,几年前当禽流感出现时,洗手液厂家利用人们的恐慌心里,打出“要防止细菌的传播,就要勤洗手,但是香皂都是一个人用完了,另一个人接着用,很容易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细菌。如果用洗手液,就可以避免这种接触。”的广告语,顺利将肥皂取代。再比如,现在无论什么商品,都会根据年龄层来细分,出现了婴儿、儿童、青少年、成年人、老年人等分支领域。当然,除了借助人的恐慌感唤起需求,还有一种是通过细致贴心的服务品质来唤起消费者的感动,促进再次消费。
从以上的盘点中可以看出,缴“智商税”的人群,分布在各个年龄层,不存在年纪大的人更容易被骗一说。
02. 那么,什么样的人才更容易缴“智商税”呢?
马云在《赢在中国》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。”
在经济学中,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:一个是成本,一个是收益。俗话说,打来骂来,亏本不来。由此可以看出,没有谁是你的慈善家,只问付出,不问收获。
那么,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拉入圈套呢?
贪婪之人:不论是街头的骗子,还是精明的商家,甚至是那些传销团伙,他们充分利用人性中贪图非分之财的弱点,这跟鸟儿和鱼儿被诱饵引上钩是同样的道理。只要你贪便宜,就容易上当受骗。比如,那些电话和网络中奖通知,手机短信中的优惠活动或有奖金领取的信息,都应该提高警惕,一律无视。
聪明自信的人:在伪装好的免费陷阱前,聪明人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。在占便宜这方面,聪明人比普通人跑得更快,因为,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及时发现这种“机会”。并且,由于聪明人读书多,知识渊博,见多识广,所以当他做出一个判断时,行动起来会更坚决。
随大流的人:随大流这一现象,源于人的从众心理。有着从众心理的人,会有一种奇怪的心理。那就是:别人都说好看的剧,他就觉得一定好看;别人都说正确的事情,他就觉得一定正确;别人都去买的衣服,他就觉得一定是流行;别人都说对的观点,他也跟着点头称赞。
一旦这样的思维成为习惯,就会百分百地肯定周围人的看法,拒绝思考甚至无视内心正确的选择,被周围的意见、习俗和旁人的指指点点所左右,不由自主地做出大家共同认可的选择。
没有自知之明且不懂得反向思考的人:这类人最大的特征是容易被感动。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缺点,问题以及需求是什么。他们整日泡在心灵鸡汤里,相信快速成功,幻想一夜暴富。殊不知心灵鸡汤多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说辞,替你结构生活,分析事业,帮你出谋划策,规划人生。若是稍稍反向思考一下,便可以发现,这些励志大师这么厉害,为何没有早早发家致富,反而要抛头露面到处宣讲,赚取你的听课费呢?
容易被感动的人:这类人除了耳根子软,更多的则是懒于思考和麻木信任,别人灌输什么给他,他都一概全收。这类人是骗子最喜欢。
03. 如何避免缴纳“智商税”?
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,从来都不是理性的,商家利用人的这种特性大做文章,我们要如何预防呢?
1) 所有需要你付钱的东西,都问自己3个问题:
为何这样卖?思考商家的动机,当知道商家想干什么,才能准确地排除干扰,站到自己的立场上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。最好的应对方法是:列一张购物清单,不去理会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,只按清单购物。
它本身的价值是什么?买东西时要先看到价值,再去看价格,并进行对比。也就是说,不仅要看到他们卖多少钱,还有分析一下这个东西值多少钱。在购买时,我们只需要选择价值与价格匹配的商品即可,不要被商家的热情推荐和营销手段迷惑。
对我的回报是什么?虽然我们不需要了解每一个要买的东西,但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需求。在购物时,先分析自己购买这样东西的目的:实用,还是为了带给自己快乐,然后正对性地寻找,为之付款。
2) 去除赌徒心态,把贪婪锁紧笼子
从很多陷入赌博无法自拔的案例可以看出,那些赌输了的人,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凑齐赌资再次坐上赌桌。他们之所以这么做,源于两点:赌徒心态和贪婪。他们总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。
受骗者亦然,他们最终因赌徒心态而越陷越深。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,那么99%的骗术都对你无效。但要去除这种心态,就得拥有一种平和淡定的生活观和利益观。不再认为自己智力超人,能借机获益;不再因头脑发热做出冲动之举;不再因生活缺少刺激而试图投机取巧;不再由于对现实的不满而盼望免费的午餐。对人的成长和成熟而言,内因永远是决定性的。
3) 在做决定前或听到别人的提醒后,让自己的大脑放空5分钟
人在做出一些决定时之所以智商下线,有时是因为事出突然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,往往来不及思考而失去分寸,丧失理性。很多商业营销机构和骗子都抓住了人的这一特点,实施着他们的骗局。
面对这类骗局,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无论遇到了什么事,都让自己拥有5分钟独立决定的时间。在这300秒的时间内,把大脑放空:清除对方刚才告诉你的所有信息,只站在自己一贯的角度去想这件事的真实度究竟有几成。然后站在相反的角度逆向地搜集“不这么做”的证据。
高德在《“智商税”如何避免信息焦虑时代的智商陷阱》一书中告诉我们:当你开始享受便宜时,已经交上了第一笔“贪婪税”。当有人莫名其妙地给你送礼,他一定想利用你办一些事。免费让你得到一些东西,但你必须在其后送来的高昂账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。世上没有白来的利益,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,是需要你为之付账的。
要提升辨识假话、保护自己的能力,就得收回一些过度付出的信任。当别人以伪装的方式分散你的注意力时,你要保持一定的警惕,想想他的动机。这不是出于天然的怀疑,而是为了减少被骗的概率。
观察力的缺失是导致我们心智被蒙蔽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要防止商家对你爱洗脑,首先的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。
学会用辨证法思考问题。对问题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,考虑到不同的可能性,而不是偏好于某一种观点或者思考的角度。